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₁₂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血液系统,还可能对心脏等重要器官产生一定影响,其在心电图上也可能出现一些特征性表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由于贫血状态,机体各组织器官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心脏也不例外,长期的心肌缺氧可导致心肌代谢异常,进而反映在心电图上。
在心电图表现方面,首先常可见到ST段改变,ST段压低较为常见,这可能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心肌复极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可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提示心肌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T波改变也较为突出,T波往往低平或倒置,这反映了心肌复极过程的异常,与心肌细胞内离子浓度改变及代谢紊乱相关。
心律失常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中也不少见,窦性心动过速较为常见,这是机体对贫血状态的一种代偿反应,试图通过增加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以满足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还可能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异位心律,严重时甚至可发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电活动的不稳定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仅凭心电图不能确诊该病,但它可以作为病情监测及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随着贫血的纠正,心肌缺氧状态改善,心电图的异常表现也可能逐渐减轻或恢复正常。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当遇到有贫血症状且心电图出现上述异常表现的患者时,应考虑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可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血清维生素B₁₂、叶酸水平测定等,以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心电图技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于这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要进行细致分析,准确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