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诊疗工作中,各个科室紧密相连,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作为心电图技师,我深知心电图对于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当面对一些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时,这其中又有着许多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地方。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机体止血或血液凝固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遗传性的凝血因子缺乏、肝脏疾病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影响凝血机制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如采血、穿刺等,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
对于我们心电图技师来说,在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检查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因为在连接心电图导联电极时,虽然这看似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皮肤破损风险,一旦皮肤出现破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伤口,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可能很快就能自行止血,但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形成较大的血肿,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局部血肿可能会干扰电极与皮肤的良好接触,导致心电图信号出现伪差,从而影响医生对心脏电活动的准确判断。
我们也需要与临床医生密切沟通,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后,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轻柔、迅速,减少皮肤损伤的可能性,如果患者的凝血指标严重异常,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操作方式或等待凝血功能有所改善后再进行检查。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凝血功能障碍与心脏疾病之间也可能存在着潜在的联系,一些研究表明,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异常的凝血状态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而心电图作为反映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检查手段,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这些潜在关联所带来的变化。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心电图技师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每一个细节,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确保检查过程安全、准确,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心电图信息,助力患者得到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发表评论
凝血异常虽属血液系统问题,却能微妙影响心脏电活动记录——心电图的解读中不容忽视的心血管-血凝交互作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