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心电图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能为了解患者病情提供关键信息。
COPD 患者的心肺功能往往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病情进展,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逐渐下降,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这种内环境的改变会引发一系列心脏的适应性反应,缺氧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以试图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长期的这种刺激会导致心肌重构,心电图上可能出现 ST-T 改变,表现为 ST 段压低、T 波低平或倒置等。
由于肺部疾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增加了右心室的后负荷,右心室为了克服这种压力,会逐渐肥厚,心电图上可出现右心室肥厚的表现,如电轴右偏,V1 导联 R/S 比值增大,Rv1+Sv5>1.05mV 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还可能导致右心衰竭,进一步出现右心房增大的表现,如 P 波高尖,称为肺型 P 波。
COPD 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这与患者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失衡以及心肌缺氧等多种因素有关,缺氧可导致心肌细胞代谢异常,影响心肌的电活动,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心电图检查对于 COPD 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期复查心电图,可以动态观察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及时发现心脏并发症,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心电图出现新的异常改变,如 ST-T 动态变化、心律失常加重等,提示病情进展或出现了新的心脏问题,医生可据此调整治疗策略,如加强氧疗、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等,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心电图作为一种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能直观地反映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和治疗依据,有助于提高 COPD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