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心电图技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通过解读心电图这一无声的“语言”,为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线索,而急性肠炎,看似与心电图毫无关联的病症,却在某些情况下有着微妙的联系。
急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或饮食不当、过敏等因素引起,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当病情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全身性的生理变化,而这些变化有时会在心电图上有所体现。
严重的急性肠炎导致频繁腹泻和呕吐,会引起患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会使血液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心脏的灌注和功能,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更为显著,钾离子是维持心肌正常电活动的重要离子,低钾时心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降低,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强,传导性降低,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
在心电图上,低钾血症可表现为 ST 段压低、T 波低平或倒置、U 波增高,ST 段压低反映心肌复极过程的异常,T 波低平或倒置提示心肌细胞的代谢和电活动受到影响,U 波增高则是低钾血症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当急性肠炎患者出现这些心电图改变时,医生会高度警惕电解质紊乱的存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低钾血症,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引发更严重的心脏问题。
急性肠炎引发的剧烈腹痛和全身炎症反应,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迷走神经兴奋则可导致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等,这些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也可能在心电图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心率、心律的改变以及各波段形态的异常。
作为心电图技师,我们不仅要准确记录和分析心电图的各项指标,还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敏锐地捕捉这些微妙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全面的诊断依据,对于急性肠炎患者,心电图检查虽然不是常规的必查项目,但在病情复杂或出现可疑心脏症状时,它能成为发现潜在心脏问题的重要手段,帮助医生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通过对急性肠炎与心电图之间关联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贡献一份力量。
添加新评论